【指認】
⠀
昨晚和他聊到關於死亡的故事,腦海中不知怎麼地就想起多年前看的楊絳寫的《我們仨》:「我至今還記得當時的悲苦。但我沒有意識到,悲苦能任情哭啼,還有鍾書百般勸慰,我那時候是多麽幸福。」
⠀
人的消失給予生者的多數是無常與珍惜的強烈反省,在楊絳筆下,那裡還有一份幸福。當時看這本書沒有忍住落了淚,晚餐後又拿起來翻翻,還是讓人熱淚盈眶。死亡原來離悲傷最近,也離幸福最近,因為知道再也沒有了,因為那個「再也沒有了」的念頭,像鏡子一樣,映出了曾經是那樣地擁有過。
⠀
心沉沉的,傳了一些簡單的關心給母親,同時想起母親生病的那幾年。我的人生啊,還那麼淺薄,還可以站成正要開始的姿態向未來彎下腰,鞠躬邀請、歡迎它的靠近,死亡彷彿還在遙遠的地方、不在我的邀請名單內。可是誰知道呢,永遠會繼續有名人離世、親友離世,時間的更迭在人間顯影,一個時代一個時代,我們於是從情感中浮出,對時間進行指認,愛是你給我的,悲傷也是你給我的,快樂也是,豐厚又同時乾癟的生命也是。我們到底會指認出什麼,誰知道呢。
⠀
當然,我也不知道。但是希望自己在那之前,先透過前人的指認,對著生活中許多當下感受到的情緒、情感進行連結,像做一個預備,儘管對著還沒有走過的路喊出來的感悟都只是循著前人眼睛畫出的外殼,所以當那一天來臨時,我將以我的靈魂穿上它們。
如果漫長的一生在想念的時候也變得短促了,那麼此生的所有掙扎與愛慾都只是一瞬間而已,無論如何都能夠走完的,我會這麼告訴自己。